基本解释
1.学识渊博的人。 2.学识渊博。 3.指广博的知识。
辞典解释
通识 tōng shì ㄊㄨㄥ ㄕˋ
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。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,以拓宽视野、开放心灵、扩充知识领域,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,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。
如:「通识课程」。
【通】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通字的详细解释
【识】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识字的详细解释
以管窥之见,期抛砖引玉,呼吁引起有关部门对通识教育在高等学校课堂的重视,为更好的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。
通识科将会列为中学的必修科。
动之以情,说之以理,诉立以法,是通识伦理教育的一般方法。
尤其,要培养人的领导统御能力,大学的全人教育、通识教育更绝对不能少。
摘要技职教育与博雅或通识教育长时间来一直处于二元对立.
文章提出理工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必要性观点,尤其强调中文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。
学校应当通过通识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。
我们也可以自由选择一些课程,来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,但可选的范围窄得多。
具体表现可能是局于一隅,缺乏通识;也可能是过分依赖理论设计,对对象把握欠准确不深刻,近乎隔靴搔痒。
在儒家的理想,伟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个人的修养和一己的通识博知,而在推己及人,关心、教育和改革社会。